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任晓伟、王娟: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之三重意蕴

发布时间:2023-09-18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和世界意义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1]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思想内涵的理论提炼和科学概括。在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无疑,世界观是基础和根本,是其他方面几个“观”的前提。反过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在不同方面的展开和具体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明确的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熔铸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中华文化宇宙观,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要求,并呈现出领导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宽广的世界胸怀。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在各个层面展现出来的具体内涵,对于在整体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强大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和实践指导力有重要意义。
一、“两个结合”熔铸的世界观: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中华文化宇宙观
  从历史的角度看,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社会适应性的巨大变化。[2](P1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面对人类现代化这个大的历史课题和近代以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客观要求,思考和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拥有了一条与自身民族实际、民族禀赋、民族气质、民族胸怀相适应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使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上第一次有了高度的现实性和清晰的必然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3](P22)这里的国情,既包含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国情,也包含政治关系和政治发展意义上的国情。在后者的意义上,习近平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4](P31)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建立在自己特有的思想基础之上,必然要形成彰显自己特色的世界观来反映自己的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同时又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涵养中不断汲取思想力量的。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3](P17)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鲜明体现了“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和历史要求,或者说,是“两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熔铸而成的世界观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建构中最根本的思想力量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出发,科学阐述了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的矛盾发展规律以及人的认识发展阶段、发展形式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并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运用到历史领域,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阐述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推动下形成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这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对自己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和对自己所创造的社会的科学认识并奠定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一科学认识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中国和世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不断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刻地嵌入中国式现代化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要体现为:第一,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自觉,反对对任何外来现代化模式的照抄照搬,坚持独立自主地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探索本国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现代化的一般性和本土性的有机融合和内在统一;第二,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形成了以抓主要矛盾来确立问题导向的有计划、分阶段推进现代化的方法论自觉,把不同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客观上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对现代化进程中主要矛盾的战略判断,并基于这一判断形成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实现了现代化整体性推进和阶段性突变的高度统一;第三,根据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论,涵养和锤炼中国共产党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了在应对复杂局面中统筹兼顾推进现代化的工作自觉;第四,根据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不断推进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自觉,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推进与理论创造的历史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中国式现代化建基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从“两个结合”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既体现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又体现了对待历史文化的继承性和科学性,蕴含了中华文化宇宙观的强大思想力量,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卓越理论智慧和理论能力。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构建的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认识和实践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包含着西方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范畴而又独具有自身的认识特质和理论特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4](P327)中华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实践的思想反映,又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引领,长期滋养和引领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是中华文明的整体性思想内核,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理论深度和思想广度。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6](P48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3](P18)习近平对中华文化的这一阐述,在中华文化发展史和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总体性认识和提炼,包含着对中华文化中“宇宙观”的独特认识。总起来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构成了中华文化意义上的“宇宙观”范畴的主要内容,集中展现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本源、历史规律和人的关系、群众的历史作用等问题的特有认识,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了中华文化“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和时代精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中华文化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充分汲取,把马克思主义放置到中华文化的土壤里去理解和把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鲜明的历史使命意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厚实的文化支持和价值凝聚,在客观上也把中国式现代化引向对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塑造。
  中华文化宇宙观深深地蕴含在中国式现代化之中,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化气质特征。具体地说,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遵循自然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意识,彰显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世界气度,呈现出“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人民情怀和人类情感并且透射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民族自强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宇宙观”的这四个方面,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着高度的思想契合性,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既立足经济和技术变革又超越了经济和技术变革,成为一场巨大的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划时代的新探索和新塑造。当然,中华文化的“宇宙观”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在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中起作用的,建构起理解、认识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中华文化向度,这使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中,与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一起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价值追求和走向新文明的时代向度。
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在结合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中华文化宇宙观的思想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斗争实践,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理论自信创造性提出并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新境界。
  习近平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7]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首位,不断“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8](P323)在新时代的理论创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重视在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解放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整体性的理论创造,又重视对科学世界观的重点把握和运用,在一以贯之地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法论的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深刻阐述的“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指出:“对这6条,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9]“六个必须坚持”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又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国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对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的集中性回答和总体性认识。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0](P75)在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对实事求是这一根本要求的新的创造性丰富和完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代代接续奋斗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指导和思想塑造下形成的,系统反映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具体地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推动实现实质性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世界现代化共性和中国式现代化个性的统一中探索和开辟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坚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历史自信和道路自信,通过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课题的回答推动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坚守“两个结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的基础之上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本特征和实践原则开创全新的现代化理论和构筑全新的现代化形态,在超越西方现代化后走出人类现代化的一条新道路,并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在抓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础上形成国家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界、发展中各个领域、各个地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推动实现整体性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于人类的新解放和新发展,不断拓展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协和万邦”的人类史意义。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11]中国式现代化以强大的历史力量生动体现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构筑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样态,对世界现代化有强烈的典型示范意义。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胸怀”: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方案
  历史是不断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这是马克思的重要史学思想。这一思想要求“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12](P166)中国共产党在对现代化的探索中始终坚持在民族复兴和人类前途的有机统一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进程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提供人类文明发展新方案的世界胸怀。
  面对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习近平指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6](P561)在新时代接续探索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地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追求,体现着对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承载着中国对世界特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的看法,这也具有世界观的意义。在人类现代化进程开启以来,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推动物质生产力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另一方面人类社会面对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这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6](P277)正是在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患和思考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了人类往哪里去的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
  总体上说,当代“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12](P401)在对时代发展的科学研究中,习近平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的战略性新论断。在这一重大战略性认识指导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对时代发展的新特征形成了完整的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13](P788-789)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时代发展新特征进行了进一步概括,指出:“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14](P59-60)党的二十大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再次对时代发展新特征进行了新概括:“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3](P26)通过对时代发展新特征不懈认识探索,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认识指导下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关于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新认识。“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再次尖锐地把人类的前途命运提到了世界发展进程中来。党的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反复提到了“十字路口”的问题。2022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到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我们必须给出答案。”[15]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16]这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解决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过程中的科学方位。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1]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西方现代化以及以西方现代化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西方文明长期积累的发展弊端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危害,把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尖锐的问题提了出来,即“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而贯穿其中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则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16]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文明方案的超越,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人民中心的立场和对人类发展的追求,在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后,面向人类解放和发展,展现了一幅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物质精神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方案和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新文明的开创和塑造,彰显着中国努力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16]的价值抱负,这在根本上回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人类前途和命运这一时代之问,积极推动世界走出新的动荡变革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的重要时代使命,也是蕴含在中国式现代化之中的世界观意义上的“世界胸怀”的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是共性、个性和新的普遍性的充分融合。也就是说,世界现代化的共性寓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之中,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中又包括着世界现代化新道路的普遍性。一方面,中国本身就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反映着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另一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所奠定和建构的现代化知识体系中蕴含着人类文明从西方文明向新的文明形态转向的历史合理性和时代必然性。“中国从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发生在中国的世界性问题,日益上升到解决人类问题。这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自信和中国自觉。”[17]在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和人类文明发展新方案的探索中展现出来的世界胸怀,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力和文明塑造力。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是多种思想力量铸就的强大观念形态。其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中华文化宇宙观的结合是这一观念形态的科学基础,使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这一观念形态的直接来源,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发展实践与其世界观的观念形态建构的直接同一性。同时,面向世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和科学回答,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胸怀和对人类文明新方案的建构,蕴含着人类解放和发展实践的普遍性的时代特点。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12](P494)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的提出,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世界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也是对世界现代化新观念的创造,以深刻的哲学形态呈现出了走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思想伟力。
  (作者简介:任晓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娟,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8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