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其形成发展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内在统一。为进一步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我们专访了江西师范大学yl23455永利院长祝黄河教授。
▲(采访者简称▲,下同):祝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请您从总体上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我们党深刻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基于独特的中国国情、中国现实而产生,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又深刻把握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彰显了现代化的共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对于丰富和发展世界现代化理论具有创新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为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基本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因此,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和必然选择。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不同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崭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确立的理论根据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客观规律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现代化,是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体现了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要经历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各民族国家通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会有不同的演进方式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特殊规律,从而契合了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又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根据。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多次提及“现代大工业”“现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关系”“现代社会”“现代化”等概念,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怎样走向现代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过程;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走向更高级的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是现代化的直接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争取民族独立是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等等。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直接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性质确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决定的,是我们党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经典著作中阐发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其一,生产力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其二,社会主义的生产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其三,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改造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其四,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其五,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完成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其六,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最终将消灭一切阶级和剥削,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其七,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等。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构筑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的理论基石,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的一切探索和奋斗,都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根本遵循,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方向前进的。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鲜明特色都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并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相区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一过程是怎样实现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着眼于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在实现“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不断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始终做到“两个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更是赓续5000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向往世界大同等,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因之具有先进性,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过程,是在“两个结合”中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根本性质、鲜明特色、本质要求、思想意蕴、战略安排、重大原则、价值意义等,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不断创造实践新成果;而实践发展的伟大成就,又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活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实践动力。正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民性不断升华,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请您谈谈如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要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始终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萌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拓展等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历史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其历史进程体现了认识上不断深入、实践上不断丰富、理论上不断完备的内在规律。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萌芽的?
●:从理论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我们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萌芽阶段。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为寻找一条救亡图存的现代化道路而进行了不懈探索和斗争,但种种努力都相继失败。近代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需要破解这一历史性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为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我们的胜利“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这一概念,并指明了现代化的任务和途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确立了以社会主义为前途探寻现代化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确立了逻辑前提。
从实践上看,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前提。近代中国要走向现代化,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个历史任务相互衔接,“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第一个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历史前提。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意义?
●:这一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准备。第一,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路”。过去我们重视“学习苏联”的经验,但随着“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我们党及时提出要“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根本思想方法。第二,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告“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四个现代化”的提出,超越了仅仅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化,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第三,提出“两步走”的战略设想,强调实现现代化要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等,形成了关于现代化建设的许多规律性认识。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展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总之,“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也就不可能在改革开放中孕育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果。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基本形成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第一,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命题。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要适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这一命题实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确立的源头活水。第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质上就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第三,充实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内涵。从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完善。第四,明确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分三步走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总体设计,从而为接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战略步骤。第五,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包括坚持共同富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等,都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总之,这一时期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如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造性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在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等新目标,极大地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制度现代化的崭新内涵;提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鲜明的价值内核;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其次,在实践拓展方面,我们党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步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极大地丰富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等重大部署,全方位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些战略举措,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展现蓬勃生机和活力。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设计,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日益成熟。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形成的。请您谈一谈我们应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践的产物,是源于实践的需要并在实践的推动下生成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就是要从实践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的现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展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现实方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现实保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现实条件。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新时代“两个大局”,在协调推进五大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引现实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和创造的主题。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中,现代化始终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民族复兴的目标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近代中国陷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内忧外患中开启,虽以救亡图存为初始动因,但是始终指向民族复兴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鲜明地勾勒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日益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强调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中国式现代化勾勒了美好前景,明确了现实使命。实现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切努力和奋斗,目标始终锚定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在过去的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以民族复兴中国梦为引领,团结带领人民在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未来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焕发出更为璀璨的文明之光。
▲:为什么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实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开辟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现代化格局提供了现实保证。其中,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了充裕的物质基础。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大力发展医疗、养老、失业保障和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凝聚力和认可度。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在总体布局中具有不同定位、担任不同角色、具备不同功能。中国式现代化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载体,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铸就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鲜明地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推进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必然在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开拓前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加强化问题意识,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提升,推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夯实基础。
▲:如何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现实条件?
●:时代是思想之母,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创造都是在特定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产物。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态势和时代特征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外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明显,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贫富分化、南北差距日益扩大,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频繁发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我们怎么办”等时代之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中生成的。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我们要始终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在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基于自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逻辑,就要正面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为了谁”的价值追求问题,“是什么”的价值本质问题,以及“从哪来”的价值依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追求上把人民的利益关切、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共性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机统一,而这种价值本质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主体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包含哪些方面的基本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现代化。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首先是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中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根本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好世界、造福世界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为全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其实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指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以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契合全人类最终走向自由解放的人类文明新成果。
▲: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所体现的根本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共性价值和个性价值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核。中国式现代化由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构成,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者有机统一的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确立了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现代化国家、发展现代化社会、培育现代化公民的价值遵循,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魂。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既包含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价值,又体现当代中国发展的个性价值。比如,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使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切西方现代化相区别。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同步实现富裕,而是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鲜明底色,又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个性特色,彰显价值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理念。“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文化的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亲仁善邻等思想和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价值滋养。同时,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价值支撑。我们秉持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理念,吸收借鉴世界现代化有益经验,广泛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地走在全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和高度契合性,两者的有机融合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特定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的确立具有怎样的内在根据?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确立,吸收借鉴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我国的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找不到现成的教科书,必须在批判继承中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新路。一方面,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借鉴世界现代化发展中的有益经验,广泛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们应深刻认识西方现代化存在的种种弊端,充分汲取西方现代化的历史教训,决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比如,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西方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曾经走过对外扩张掠夺的道路,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批判继承中走出来的,其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包容多样的客观规律,从而在实践中走得通、行得稳。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确立,取决于中国共产党高度自觉的使命担当,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主体选择性。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的使命自觉和主动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善于在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中作出价值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秉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因之成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因之体现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顺应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融合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造福世界人民的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正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自觉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是我们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
▲:最后,请您简要谈谈我们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相互支撑、相互确证,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体人民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理论上不断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认识,在实践上不断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正确选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展现出更加宏阔的发展空间,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出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简介:祝黄河,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yl23455永利院长;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主席)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