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陈慧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

发布时间:2022-04-15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保证高校始终履行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能。

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无神论,能够增强大学生抵御宗教精神诱惑和思想渗透的能力,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建立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基础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特征的无神论”。区别于古代朴素的无神论和近代以经验科学为基础的无神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彻底揭露了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的社会作用,是科学无神论的高级形式。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德国古典宗教批判理论,“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转而进入政治批判,把“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以及提出由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实践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这一历史使命。因此,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就不可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高校办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势必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个大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居于基础地位,因此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大高校普遍设置了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通过“思政课”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确保高校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构建良好高校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工作。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传教组织打着“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旗帜,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兜售宗教教义和,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为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防范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的渗透,营造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他们在高校接受教育期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揭露宗教的本质和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应该向他们提供各种无神论的宣传材料,告诉他们实际生活各个方面的事实,用各种方法接近他们,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唤醒他们的宗教迷梦,用种种方法从各个方面使他们振作起来,如此等等”。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而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坚持无神论这个大原则。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拧紧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加强无神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能够从思想根源方面帮助大学生摆脱幻想和抛弃等靠要思想,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拼搏赶超、昂扬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切实担当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现状

  《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长期在大学教育中不受重视,亟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中予以加强。

(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力度有待加强

  资料显示,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少数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专题课程,例如新疆各高校曾经于2003-2007年开设“科学无神论”课程、中央民族大学开设“科学与无神论”选修课、北京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通识课。但是,大多数高校尚未采取实质行动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更不会涉及到加强和改进无神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不受重视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部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另一方面,无神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并且集中在yl23455永利和北京、新疆的部分高校,一些高校缺乏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人才,不具备开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相关课程的基本条件。另外,个别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认识不足,用消极的态度应付此项教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开展。

(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占比较低

  黄艳红、张厚军、林贤明等学者早已撰文指出高校思政课教材中介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观点的相关内容偏少,以致于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有效进行无神论教育。由于全国高校的思政课采用统一教材,并且课堂的教材导向性强,思政课教师往往难以在教材以外专门向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思政课的四本最新2021年版教材中,仍然只有隐藏在其他内容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却没有专门、明确介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章节或段落。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主要思想隐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关于宗教这一社会意识形态的阐释之后,其中介绍了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宗教的功能、我国的宗教工作政策。师生可以依据“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这一片段,判断上述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范畴。但是,思政课教师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至于四本思政课教材的其他文字内容,思政课教师也必须主动发掘其中隐含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因此,目前单纯依靠思政课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效果仍然十分不理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仍然是大学生的知识盲点。

(三)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举步维艰

  根据当下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划分情况,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具备二级学科地位,缺乏独立进行学科建设的条件,无法自主培养本学科的教育与科研人才。任继愈先生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无神论”,如果国内高校的宗教学研究能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那么宗教学专业将成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但是,宗教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长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宗教学研究成果较少,为无神论研究提供的人力和学术资源严重不足,不能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面对目前无法依靠宗教学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的事实,以左鹏、加润国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二级学科的构想,促使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但这一构想至今仍未实现。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对策建议

  事实上,我国学术界对如何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提出过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对策,主要包括从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加强课堂特别是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加以推进。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试图提出几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各高校应在思想上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将无神论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总体工作部署,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下属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此项工作提出要求,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同时,要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在组织上要由高校党委统筹领导下属院系和职能部门团结协作、综合发力,一方面,要指导组织、宣传等部门、各院系在学生中开展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工作质效。

  第二,鼓励思政课教师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基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内容在思政课教材中占比较少的现状,思政课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掘教学内容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为了保证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有比较全面的理解,高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特别是新引入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培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融入四门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勾画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框架。例如,借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介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无神论的理论政策”;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关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披着宗教外衣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活动的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基本历程”。

  第三,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建议教育部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二级学科,从源头上消除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障碍。在目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尚未具备二级学科地位的情况下,可以由教育部门、无神论学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无神论研究学者等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例如,通过组织编写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科学无神论”为主题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鼓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研人员撰写、发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相关学术论文,通过政策支持来推动无神论刊物发挥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

  第四,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的党组织、宣传部门、院系、班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都可以成为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例如,由院系组织学生参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由高校宣传部门组织举办高校无神论作品创作大赛、无神论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第五,依托网络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网络媒体是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各类意识形态争夺人心的重要战场。事实上,在校园传教受阻的情况下,宗教渗透势力转而开展网络传教,通过百度贴吧、微博、微信、抖音、腾讯会议等网络交互平台开展宗教渗透活动。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积极应对宗教有神论通过网络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出的挑战。具体言之,可以由教育部门和高校共同组织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短评、社论、视频、直播等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鼓励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之外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知识;要求宣传部门通过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结合时事热点不定期推送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文章、视频,切实发挥互联网舆论宣传主导作用,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作者:陈慧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2021年第6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