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力量比较弱小,中国革命也正经历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研究、回顾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成就与内在特征,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论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具有重要启示。
一、实践成就: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现中国革命的探索与抉择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虽然艰难曲折但却富有成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抵制错误路线中探索正确方向、在消除质疑论调中点燃燎原星火、在打破封锁围困中破解危机困局、在应对逆境低潮中展望光明前景。毛泽东一系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实践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抵制错误:极力同错误路线作斗争,探索革命前进正确方向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致使共产党人在妥协退让中忽视了对军队的争取和对群众运动的支持、保护,无法应对革命局势的急剧逆转,造成了党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也让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之后,党的指导思想又转向了“左”倾盲动主义,导致党错误估计当时的形势,盲目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性武装暴动,在反动势力的强力镇压下,各地武装起义接连失败。还有红四军内部滋生的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主观主义、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损害了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对部队忠于党、忠于革命的信念造成冲击……毛泽东深刻意识到这些错误思想倾向和错误路线对党、革命和军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干扰与妨害,对此予以坚决抵制并极力进行斗争。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明确批评了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将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比作“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把秋收起义的失败归因于对军事武装的忽视,并鲜明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大判断,有力扭转了党放弃革命领导权、忽略武装斗争的错误路线。针对“左”倾盲动主义,毛泽东批评“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并进一步纠正了党内关于当时革命形势和主客观条件的偏差认识。针对红四军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则专门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报告,逐一分析检视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并提出纠正的具体办法,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奠定了重要前提。在同各种错误路线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提出了把武装斗争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重要思想,从而把艰辛探索的中国革命引向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二)扫除阴霾:极力同悲观论调作斗争,点燃革命事业燎原星火
井冈山斗争初期,根据地建设尚未稳固,革命队伍的思想也尚未凝聚,加之党内的意见分歧和接连的军事失败,部分人对革命时局和红军所处的形势无法形成正确认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悲观、迷茫的情绪。有的怀疑红军在农村发展的可能性,主张取消根据地、分散流动经营;有的觉得红军力量弱小,对军事失利倍感消极、失望,认为革命斗争困难重重、革命事业举步维艰;还有的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对党和红军的信心产生了动摇,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些悲观的情绪和论调在革命队伍中滋长蔓延,造成了思想混乱,打击了革命士气,也破坏了内部团结,对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建设都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与危害。
为了彻底消除这些悲观和质疑的论调,毛泽东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形势,鲜明指出,“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直接导致了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的相互混战,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在准确判断局势的基础上,毛泽东又进一步得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得以发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对于一些同志受敌强我弱、暂时失利的影响,遭遇吃败仗、被包围就感到革命前途渺茫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则深刻揭示出中国革命能够走出低谷的本质所在:革命的力量虽然暂时较弱,但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力量也是弱的,随着反动统治各派力量间的分裂混战日益加剧、广大民众与“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定会烧成燎原之势。毛泽东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分析判断,扫除了质疑革命的阴霾,打破了悲观迷茫的情绪,为共产党员和红军队伍高举革命旗帜继续前进坚定了决心意志。
(三)克服困难:极力同封锁围困作斗争,破解根据地革命斗争危机困局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和根据地军民们时常经历并承受着战斗中的流血牺牲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首先,是强敌的围困追剿。1928年初至1929年初,为了扼杀刚创建的红色政权,国民党抽调大量地方武装一年内就对井冈山进行了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兵力最多时达到红军的5倍之众。其次,是严酷的经济封锁。通过建关设卡、严查禁运等手段封锁生活必需品和战略物资,致使红军和根据地民众的生活常常处于极度艰难的境地:粮食供给极度不足,近万人的部队和家属即使红糙米、南瓜汤每天也只能吃两顿,时常要靠野菜充饥;穿盖用度非常短缺,冬季雨雪天气战士们只能穿单衣、盖薄被,油盐、棉花、布匹等日用必需品也严重紧缺,生存环境异常艰难;缺医少药、缺枪少弹问题严重,受伤生病无法及时医治,枪支弹药补给只能靠缴获,这些都给根据地军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敌我力量悬殊、重兵围困、战事频繁等严峻敌情,毛泽东领导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包括主动诱敌深入打伏击战、依托有利地形打防御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注重避实击虚打突破战、快速穿插迂回打运动战等,在总结大量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同时坚决依靠群众、动员武装群众,实施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凭借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谋略,红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方针,也不断改变着战争的总体力量对比。针对交通封锁、物资匮乏、粮食紧缺等经济困境,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领导人民群众勇敢而智慧地开展了一系列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发动贫苦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制定并实行《井冈山土地法》,激发、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支持革命斗争的热情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和给养的来源问题;创建后方基地,开办医院、被服厂、军械处,建设粮库、硝盐坊等,组织商贸经营重开圩场、自造银洋、设立公卖处、开辟贸易线等,有效解决了军民的日常保障,也搞活了根据地的经济循环。毛泽东应对军事危机和经济困难的一系列思路方法与战术策略,不断丰富发展成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仅创造性地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如何在农村恢复、发展革命有生力量的现实问题,也为中国革命走出危机困局开辟出一条崭新道路。
(四)鼓舞希望:极力同低潮逆境作斗争,展望革命发展光明前景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合作全面破裂,革命阵线遭到大肆破坏;大量共产党干部被捕被害、众多党的地方组织受冲击被打散,群众团体解散、武装暴动失败,革命有生力量受到严重摧残,整个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工农运动态势由进攻转为防御、由热闹转为冷清。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红军分别处于幼年时期和初创时期,力量比较薄弱、革命经验明显不足,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缺乏清晰认知,对革命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以及敌我力量的对比差距缺乏正确估量。在这一时期毛泽东遭遇了其人生的挫折和逆境,由于所坚持的正确路线与当时党中央思想路线不一致,毛泽东遭受了责难并受到冷落与排挤,被错误地撤销了军事领导职务和受到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甚至被误传为开除党籍;爱人杨开慧惨遭杀害、三个儿子下落不明,此时的毛泽东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幸和打击。
面对中国革命的低谷与自己所遭受的逆境,毛泽东并没有低落消沉,反而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抱定必胜决心,在罗霄山脉的八角楼里借着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冷静清醒地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对中国革命前途命运起到了拨云见日、指点迷津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把正在进行的伟大革命比作海中露出桅杆尖头的“航船”、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母腹中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坚信革命的高潮必将迅速到来。面对军事上暂时的失败,毛泽东不妥协、不气馁,依然保持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富有远见地指出:“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面对个人遭遇的不公与不幸,毛泽东虽然痛苦但却并未陷入沉沦绝望,而是展现出笑对苦难、越挫越勇的强大内心与坚毅品格。“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所作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就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坚韧和对人生前景充满信心的革命人生观。
二、内在特征: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共产党人的优秀特质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团结带领根据地的军民应对巨大危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开辟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成功之道,蕴含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格,折射出胸怀大局、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展现出克敌制胜、破解困局的斗争智慧以及乐观必胜、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这些鲜明特征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特质之所在。
(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格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时的认识偏差或决策失误都有可能将党和革命带入暗淡时刻甚至生死关头,这时谋求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就迫切需要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心和勇于修正错误的坚强决心。在井冈山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顶着种种误解与责难,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同各种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斗争,充分展现出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鲜明政治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头脑中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真正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依照客观事物的原本面目认识世界,遵循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必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革命运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由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在探求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作斗争。这种斗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旗帜鲜明与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错误观点进行斗争,站稳政治立场、廓清思想迷雾,不断丰富真理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同自己队伍中片面的认识、错误的倾向作斗争,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将错误转化为真理,促使自身不断得到成长和发展。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靠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分析、考察革命的客观实际,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纠正错误,从而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不断走向成熟和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胸怀大局、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
井冈山斗争时期,社会时局风云变幻、革命形势异常艰险,任何一条道路的选择、一个方向的确定都绝非盲目偶然和轻而易举能够实现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知与系统把握之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和革命形势的科学分析与精准研判之上,才能够探寻出一条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胜利之路并沿着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运用系统观念和战略眼光观察社会、分析革命、洞悉大势之后得出的最准确答案。
马克思在观察人类社会时,将其视为一个联系紧密而又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恩格斯也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联系、运动、变化的系统之中。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整体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是指任何事物都无法孤立存在,都处于与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之中,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包括人的思维在内,整个世界都是普遍联系的,各相关事物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也都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全面整体是指从各方面、各角度认识和把握事物,了解整体才能看清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变化发展反映了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从系统观念到战略思维进一步突显了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复杂特征,重点在于分析和解决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微观与宏观等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分析处理问题,就是充分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从全局的高度、以整体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势与运行规律,进而获得把握全局、谋取胜势的战略主动权。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革命的道路选择、方向选择过程中,面对前途未卜的疑虑与彷徨,毛泽东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形态和各方势力的交错制衡,运用战略思维预见、研判了敌我力量的此消彼长与革命发展的趋势、前途,从而确立了党和军队坚守正确方向、坚定正确路线的战略决心与战略定力。
(三)克敌制胜、破解困局的斗争智慧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实践,完成了从思想路线到革命路线的确立,也实现了从观念问题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从一场场对敌战斗到一个个具体问题乃至一系列革命斗争,都充满了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实践。比如“工农武装割据”既是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经验、打开井冈山斗争新局面的一大创举,也是他灵活运用高超的斗争智慧与卓越的革命策略克敌制胜、破解困局的典型体现。这些策略谋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规律原理,也闪烁着共产党人聪灵与睿智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矛盾运动中前进和发展。矛盾兼具同一性与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认识、分析、解决矛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正是致力于在推动社会的矛盾斗争中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然而,解决矛盾、开展斗争决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过程,矛盾的特殊性以及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斗争的内容、种类、形式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无产阶级政党面对一系列严峻复杂的革命斗争,除了正确的斗争方向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外,还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社会历史的客观实际,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的运动规律,敏于发现矛盾、精于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制定、实施正确的斗争方法和斗争策略,才能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毛泽东在井冈山上克服重大困难、应对重大考验的一系列斗争实践,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卓越的斗争智慧、精妙的斗争策略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些伟大的革命任务的完成不是简单容易的,它全靠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
(四)乐观必胜、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
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无论是革命陷入低谷、遭遇困境,还是个人面对挫折、遭受打击,毛泽东始终都对革命事业抱有坚定信念,保持充满胜利希望、昂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且胸怀不畏挫折、不惧艰险的胆识勇气,为革命理想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这种身处困境不放弃、面对强敌不畏惧的豪情壮志为革命队伍激发出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异常艰苦条件下所映射出的鲜明的革命人生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知难而进不被困难所吓倒、逆流而上不被逆境所屈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彰显。
革命乐观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其必胜信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承认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都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并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一旦认识和掌握了这种规律,无产阶级就能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也就拥有了掌握自己命运、变革社会、改造世界的决心和力量。其进取状态来源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与革命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代表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坚决彻底的革命性,即便遭遇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困难,也依然会保持一往无前的革命干劲。其力量源泉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即无产阶级政党始终践行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广泛地团结群众,最大程度地动员群众,有力激发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凝聚起破解危机困局、征服艰难险阻的丰富智慧与创造伟力。革命英雄主义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形态。革命英雄主义诞生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之中,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赋予了革命英雄主义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群众基础,“革命是为群众的事业,又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根植于崇高的理想信念,追寻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献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激励焕发着革命英雄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革命英雄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以及前赴后继、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有了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鞭策与鼓舞,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井冈山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斗争时,才能更加坚守心中的理想、捍卫崇高的事业。
三、现实启示: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鲜明特质与显著优势。回顾、研究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成就与内在特征,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论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一)应对风险挑战,始终把握斗争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方向问题是关乎前途命运、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就是于乱云迷雾中指路引航、为国家和民族指明前进方向。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一系列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斗争,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斗争内容日益复杂,越是如此越需要坚守正确立场、把握正确方向。
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道路上既有难得历史机遇、更有重大风险挑战,甚至还有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要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坚决同一切冲击妨害正确斗争方向的风险挑战作斗争。要坚决同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严密防范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和“颜色革命”图谋,坚决打击各种渗透性、颠覆性的破坏活动,坚决反对一切否定、歪曲、削弱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与行径;要坚决同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科学统筹并处理好安全领域的各类问题,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决不退缩让步;要坚决同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对于涉及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敢于针锋相对、坚决抵制斗争,坚定维护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决同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凡是脱离群众的言行坚决反对,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径坚决制止,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对待,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同危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旗帜鲜明地与损害民族根本利益、妨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阻碍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思想言行进行斗争,真正将重大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
(二)时代风云变幻,充分认清斗争的大势大局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战略谋划、把握大势大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观大势、谋大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体现,也在复杂严峻斗争中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的重要前提。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顺应历史潮流、掌握历史主动,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当前,中国共产党已迈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危机与挑战增多、阻力与变数加大,应对各种困难局面需要进行复杂而艰巨的斗争。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首先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分认清国际秩序变革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加速推进,充分认清国际力量的变化调整和国际格局的变革动荡;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系统了解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系统了解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治国理政考验复杂繁重、矛盾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深入洞悉“两个大局”的相互激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其次,要不断强化系统观念、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努力把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互相联系、相互依存,善于运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由此及彼研判形势发展态势,见微知著发觉潜藏的变化规律,坚持以全面系统的思路理念加强对事业发展的总体性谋划;努力做到立足当下谋长远、结合微观看宏观,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抓住对全局有根本影响的关键点,科学进行战略分析、果断进行战略决断,妥善推进战略的执行和落实;努力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主动把工作放到中央决策部署的大局中思考定位,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和全面协调的思考谋划能力,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
(三)破解难题瓶颈,善于运用斗争的策略方法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不仅要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还要面对闯关之难、瓶颈之难。外部强大对手遏制打压围堵,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逆水行舟、滚石上山的国际环境愈加严峻;内部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躲不过、绕不开,各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前进道路上必须要跨越重重障碍。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以及外部封锁打压造成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等都迫切需要得到攻克和破解。
敢于斗争是披荆斩棘的决心意志,善于斗争是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要想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突破一切瓶颈关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激发敢于斗争的精神斗志,还必须用好善于斗争的策略方法。要善于运用斗争策略,注重有理有利有节,原则上寸步不让、策略上机动灵活,依据形势任务需要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准确掌握斗争火候,讲究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全程跟踪好、掌控好斗争的进度。要善于讲求斗争方法,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忧患意识与战略定力相统一,注重战略判断与战术决断相统一,追求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相统一,在与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斗争中逢山开路、化险为夷。要善于在斗争中求合作、谋共赢,深刻了解斗争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吸引的本质特征,将团结与和平作为斗争的归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促进共赢。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还特别要善于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斗争一线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和真本事,用新的伟大斗争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四)满怀希望勇气,不断激发斗争的意志力量
习近平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崛起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必然要经历艰苦的磨炼与斗争。面对新的伟大斗争,满怀希望才能越挫越勇、英勇无畏才能不屈不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任务虽然艰巨而繁重,前途却充满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鼓足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目标已经锚定,通向最终圆梦的道路依然需要披荆斩棘、奋勇跋涉;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一方面,要积极发扬自信自强、敢打必胜的乐观精神。要深刻认识到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要满怀必赢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保持一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进取姿态;越是遭遇纷乱干扰、疑难困惑,越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用自信自立、乐观奋进的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增强全党全国人民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弘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之中,要百折不挠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坚毅勇敢地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考验;走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征路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付出更为艰巨和艰苦的努力,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越是身处逆境、遭遇困境,越要发扬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全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越是风高浪急、惊涛骇浪,越要焕发不惧风险、不怕挑战的英雄气概,依靠英勇斗争、顽强斗争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简介:张博,男,南开大学yl23455永利大学21世纪yl23455永利特约研究员,yl23455永利办公厅副处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毛泽东研究》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