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历史接续
“赶考”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形象表达,对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具有特殊意义。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赋予了“赶考”命题新的时代内涵,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发展。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对百余年“赶考”历程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现实性思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基于“赶考”视阈把握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接续,有助于加深对百余年党的奋斗历程的科学认知,进而增强继续书写“赶考”新篇章的历史主动。
一、一路“赶考”: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一脉相承
“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相继提出的“赶考”要求,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对百余年“赶考”历程的历史性总结,彰显出百年大党高度的使命担当、政治清醒和忧患意识。
(一)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价值理念的一脉相承
人民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实现以人类解放为旨趣的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最高理想,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初心使命,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一路“赶考”中进行接续奋斗,这就决定了坚守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的永恒课题。
7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之际,毛泽东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地表达为“进京赶考”,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实质上是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它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深刻把握,回答了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历史性课题。“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1991年,江泽民专程来到西柏坡,作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词。胡锦涛明确提出“考试的继续”的命题,并告诫全党,“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新时代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习近平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要求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70多年来,党的领导人始终要求全党同志赓续“两个务必”,实际上是强调在“赶考”中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
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一路“赶考”实践中,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结合新使命新任务和新挑战新问题,习近平向全党同志发出了“三个务必”这一新的“赶考”要求。“三个务必”是对坚守初心使命这一价值理念的一脉相承,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而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使命担当。总体可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接续,是中国共产党对坚守初心使命的一脉相承。
(二)始终积极解决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忧患意识的一脉相承
领导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与生俱来的使命,这一使命的阶段性决定了其推进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内在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自我革命以保持政党领导社会革命的先进性。然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中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的又一永恒课题。
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缘于解决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之际,部分党员同志因为革命的胜利而“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可能滋长“四种情绪”的问题,即“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为此,毛泽东向全党同志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两个务必”的提出体现了鲜明的忧患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忧患意识随着党的领导人强调赓续“两个务必”而一以贯之。
习近平提出的“三个务必”亦具有鲜明的忧患意识。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从世情看,当代全球治理体系危机显露,主要表现在:世界政治秩序充满不确定性和国际政治斗争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阶段性受阻和负面效应凸显,“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思想仍在滋长蔓延。从国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科技、粮食、能源、意识形态、民生等领域充满挑战。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在强烈的忧患意识驱动下,习近平向全党同志提出了“三个务必”的“赶考”要求。总体而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接续,是中国共产党积极解决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中的问题的一脉相承。
(三)始终致力于捍卫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目标指向的一脉相承
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首要环节。从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看,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长期执掌好政权都不容易,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将解决长期执政的考验问题作为“赶考”的重要目标。
“两个务必”的提出与党的历史上三场对谈紧密关联。第一场是发生在1944年,毛泽东与郭沫若针对明末李自成起义由盛转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的历史镜鉴问题而展开的“甲申对”笔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的警省。第二场是发生在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针对国家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问题而展开的“窑洞对”对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考。在“甲申对”和“窑洞对”对谈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为其与周恩来在1949年展开的“赶考对”对话作了重要铺垫。“赶考对”对话针对的是中国共产党接受执政考验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实现长期执政的思考。从“甲申对”到“窑洞对”再到“赶考对”,虽然是围绕着不同的历史问题展开,但对谈内容始终是指向党的长期执政。“两个务必”在三场对谈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它的提出亦是指向实现党的长期执政。
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长期执政作为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目标指向,在一路“赶考”中赓续“两个务必”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的思想引领作用,先后探索出了依靠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为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有效路径。“三个务必”是对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的凝练和发展,是百年大党坚守初心使命、保持忧患意识探索党的长期执政规律的充分体现。总体而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接续,是中国共产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断探索。
二、迎接“大考”:“三个务必”对“两个务必”的丰富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的“赶考”之路势必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必须以内涵更为丰富深刻、意义更为深远的思想理论作为经受“大考”的行动指导。“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的历史性升华,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对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现实性思考,内在包含着新的“赶考”期待、新的“赶考”内容、新的“赶考”要求、新的“赶考”视野。
(一)“三个务必”确立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总基调:“赶考”期待的丰富发展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赶考”期待。其一,“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确保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本色。其二,警醒全党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人民真正监督政府。“三个务必”在继承“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精神力量,相应地,“三个务必”所提出的“赶考”期待包括“两个务必”所提出的“赶考”期待和新的“赶考”期待两部分。习近平在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阐述之后,紧接着提出“三个务必”,其深意在于面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面向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人类和平发展崇高事业、面临更大风险挑战这一“赶考”处境,确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增强历史主动的“赶考”总基调。由此,“三个务必”提出的新“赶考”期待是围绕这一“赶考”总基调展开的。
其一,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思想指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以党的初心使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保持优良作风、必须有昂扬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三个务必”在坚持“两个务必”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将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精神力量有机结合,以内涵更为丰富深刻、意义更为深远的思想要义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指引。
其二,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实践探索中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宝贵历史经验、优良作风传统和斗争本领,并且找到了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面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的现实问题、大党独有难题,要发挥把握历史主动的能动性,在历史自觉中积极应对大党独有难题和现实问题,继续依靠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务必”内在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的历史性升华,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具有强烈的历史主动意蕴,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思想保障。
(二)“三个务必”构建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方法论:“赶考”内容的丰富发展
“两个务必”的核心要义是全党同志保持优良作风,指明了“赶考”的“过河”任务。“三个务必”是联系贯通、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既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过河”任务,又明确了指导“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由此,“三个务必”系统构建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方法论,这是在“赶考”内容方面对“两个务必”的丰富发展。
其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牢记初心使命层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价值追求,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赶考”“何以必要”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的是党的宗旨使命和实现这一宗旨使命的要求。相应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蕴含着价值本源和实践归宿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历史自觉中把握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其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从保持优良作风层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重要保障,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赶考”“何以可能”的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谦虚谨慎”的所指主体和客体都是中国共产党,而“艰苦奋斗”的所指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由此,“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分别是向内革命而形成的优良作风、向外革命而形成的优良作风。相应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蕴含着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和推进社会革命的执政逻辑。其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发挥精神力量层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行动要求,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赶考”“何以推进”的问题。“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分别指向“坚持敢于斗争”这一历史经验和“善于斗争”这一能力本领。相应地,“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着历史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问题和矛盾,积极应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实践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和风险挑战。
(三)“三个务必”凸显了精神状态在“赶考”中的地位:“赶考”要求的丰富发展
精神状态是革命主体的价值追求、思想境界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形成基于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好的精神状态必定源于实践、源于人民、源于斗争,它能够使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将可能性转化现实性、将被动转化为主动。“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都是中国共产党对“赶考”历程的历史性总结,较于“两个务必”,“三个务必”包含着新的“赶考”期待、新的“赶考”内容。相应地,“三个务必”必然提出新的“赶考”要求,这一新的“赶考”要求主要表现为强调精神状态在“赶考”中的重要地位。
其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历史方位作出的,内在要求全党同志在“赶考”中必须始终秉持钉钉子精神、人民首创精神等,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党的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其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凝练总结了“两个务必”的核心内容,既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又明确了在取得重大胜利时刻保持解决自身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心态。这内在要求全党同志在“赶考”中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清醒认识到新的“赶考”之路所处的现状,在复杂形势中要始终能够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其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着对“两个大局”的统筹把握,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赶考”路上必然面临诸多新的风险挑战。这内在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赓续伟大斗争精神,敢于向各种困难和挑战亮剑。强调伟大斗争精神的重要作用,是解决新的“赶考”路上“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这一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四)“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赶考”视野的丰富发展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长期执政规律和管党治党方略的重大成果和成熟理念”,习近平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人类和平发展崇高事业的整体高度提出“三个务必”,实质上是基于政党、国家并且超越政党、国家探索回答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课题,为党的“赶考”命题赋予了鲜明的世界视野。这一世界视野的意义在于,彰显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这是在“赶考”视野方面对“两个务必”的丰富发展。
其一,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政党解决自身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先后探索出的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有效破解了政党长期执政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一世界性难题。“三个务必”不仅是对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的凝练和发展,而且明确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依靠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价值追求、作风保障、行动要求。由此,“三个务必”的提出,能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政党解决自身独有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
其二,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产生能动效应。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必须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执政党的独到智慧。实现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实践进程,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一度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甚至被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由此,“三个务必”的提出,能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生能动效应,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
三、自信“迎考”:在新的“赶考”中坚定“三个务必”的实践理路
如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新时代之问。“三个务必”在继承“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精神力量,构建了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方法论,从而能够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指引。在新的“赶考”中坚定“三个务必”,应从增强“三个务必”的理论吸引力、实践能动力、价值引领力等方面构建实践理路,乘势而上地发挥“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指引作用。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增强“三个务必”的理论吸引力
“三个务必”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新的“赶考”之路中始终发挥指引作用,必须具备理论吸引力,使全党同志自觉接受并在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它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逻辑为行动支撑,立基“唯物史观的现实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因此,增强“三个务必”的理论吸引力,根本在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增强全党同志坚定“三个务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其一,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在牢固的理论根基上阐释好“三个务必”。增强“三个务必”的吸引力,关键在于阐释好“三个务必”,而阐释好“三个务必”,应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上着力,这就要求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应以党内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契机,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会、上党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使全党同志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在牢固的理论根基上阐释好“三个务必”,使全党同志对“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形成真知,进而以真知激发对“三个务必”的认同情感。
其二,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契机,适时开展贯彻落实“三个务必”主题教育。增强“三个务必”的吸引力,还在于有机结合“三个务必”的“知”和“行”,即在“知行合一”中增强对“三个务必”的思想认同。“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管党治党领域的创新论断,因而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就内在包含了推进“三个务必”的理论学习。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应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适时开展“三个务必”的主题教育,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全党同志在对标对照中检视自己是否存在不符合“三个务必”的言行,以及反思在实践中如何坚定践行“三个务必”。
(二)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三个务必”的实践能动力
“三个务必”内在具有实践能动力。具体而言,它既源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赶考”实践,也必将对新的“赶考”实践产生能动效应。在新的“赶考”实践中发挥“三个务必”的能动效应,需要由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来展开这项工作。在新的“赶考”路上,“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等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发挥“三个务必”的能动效应,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其一,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腐败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毒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求和“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论断,这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自我革命明确了要求,即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应做好以下几点:应以“两个确立”确保反腐败斗争具有坚强的掌舵领航力量,强化政治监督和政治巡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形成反腐败斗争一严到底的态势。应推进反腐败斗争向基层领域延伸,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加大对基层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契机,强化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使命意识、斗争精神。应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和锻造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切实强化反腐败斗争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
其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动贯彻落实“三个务必”的规范化、长效化。“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鲜明体现了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取向。新时代新征程,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应做好以下几点:及时将百余年党的自我革命实践所积累的好做法、积极成果、宝贵经验等凝练上升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提升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体系化、规模化水平。依托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的制定和完善,提升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的规范化水平。用好问责利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武器,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执行的主体责任,保障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能够被有效执行。“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领域的新思想理论,相应地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也包含着推动建立健全“三个务必”的制度体系,将有助于巩固“三个务必”主题教育的积极成果,推动贯彻落实“三个务必”的规范化、长效化。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三个务必”的价值引领力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的阅卷人,内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将“三个务必”的理论和实践聚焦到人民这一主体上。“三个务必”是党同人民共同奋斗的理论成果,具有深厚的人民底蕴,因而在新的“赶考”实践中发挥“三个务必”的指引作用,绝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内部事情,而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情。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赶考”路上坚定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三个务必”对人民的价值引领力。
其一,强化人民监督,明确践行“三个务必”的人民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人民在“赶考”中的“阅卷”作用,必须面向人民而不能关起门来践行“三个务必”,并且要让人民来评价践行“三个务必”的实践成效。面向人民践行“三个务必”,就应在人民监督中践行“三个务必”,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并及时按照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改进践行“三个务必”的工作方法。让人民来评价践行“三个务必”的实践成效,就应以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为标准评价践行“三个务必”的具体实效,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检视践行“三个务必”的不合时宜的做法,用实际行动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从严管党治党的获得感。
其二,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入,推进“三个务必”的“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人民在“赶考”中的“阅卷”作用,离不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三个务必”的“从群众中来”,是指以共同利益为轴心,将人民群众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践行“三个务必”的意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而形成理性认识。推进“三个务必”的“到群众中去”,是指通过精辟且大众的方式,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务必”的具体做法,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接受检验、丰富与发展,进而上升为真理性认识,并转化为人民群众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赶考”路上坚定“三个务必”的实践力量。
总之,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接续,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推进“赶考”实践,变化的是以更新、更高标准的要求继续“赶考”。“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的历史性升华,既有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又有对“两个务必”的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和丰富发展的逻辑关系。新时代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势必面临诸多复杂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和坚定践行“三个务必”,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满意的“赶考”答卷。
(作者: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