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王丰:马克思恩格斯初级产品供给安全观及其对加强国家重点领域安全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0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明确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习近平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确保供给安全。”综合学术界的认识和界定,初级产品涵盖农产品、工业能源与矿产资源等三类,涵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及的粮食、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因此,做好初级产品供给安全,就是确保粮食、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的根本。中国是具有14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初级产品需求量大,需要进口部分初级产品才能满足国内正常生产生活,由此形成了诸如玉米、大豆、铁矿石、原油等重要初级产品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国政府加紧管控战略初级产品出口,从世界市场获取初级产品的难度、保障及风险与日俱增。初级产品供给链条不稳固,不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如何做好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卡尔·肖莱马》1等著作、书信中有过内容丰富的论述,分别考察了属于“初级产品”范畴的农产品、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供给保障路径,即“开源”“节流”“内代”“外贸”,形成了丰富的初级产品供给安全观: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安全的价值取向下,统筹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将促进国内生产与利用国际市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循环利用、寻求各类代用品、开展国际贸易等方式,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维护和增强重点领域安全。
一、“开源”:提高初级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关键。首先,要创造性利用自然力;其次,要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追加资本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初级产品产量能逐年增长;最后,要遵循价值规律、加强劳动协作、推动集约规模化经营,以实现初级产品生产方式变革。
  (一)创造性利用自然力
  自然力是一种不需要花费任何劳动和费用,主要源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加入生产过程并带来额外收益,既有像风能、水能、土地、矿山等单纯作为劳动条件的自然力,也包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自然力。单纯自然力与人的社会自然力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盲目而无意识发挥作用,后者则更强调人的意识性与能动性。“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合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利用自然力,是做好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有效途径。
  (二)保障初级产品产量日益增长
  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社会不同需求的满足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供给。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初级产品“开源”路径的论述中,最主要的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初级产品产量增长。
  第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初级产品供给与自然密切相关,只有借助科学的力量在合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现更多“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列举了翔实的数据,充分反映了科学技术对稳固初级产品供给的重大意义。例如,蒸汽机的出现“第一次使绵延于英国地下的无穷尽的煤矿层具有真正的价值。许多新的煤矿开始投入生产,而原有的煤矿则加倍紧张地开采”。蒸汽织机的改进显著提升了麻、棉、毛、丝初级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蒸汽纺纱厂的建立使子棉加工效率更高,棉织品的输出量增加了七倍。又如,铁矿、煤炭、铜矿、锡矿等采矿业使用新技术和机器设备,发挥了显著效用,单是铁矿年开采量就在六年间增加了五倍。
  第二,追加预付资本。耕地、矿区、能源基地是供给初级产品最基础的现实载体,储备越充足就越有助于保障初级供给。在一定时期,耕地面积、矿产能源总量保持不变,这就需要预付资本,“即使对土地进行纯粹机械性的耕作,也会对产量的提高发生奇迹般的作用”。追加在土地上的预付资本可分为短期投入和长期投入,运用化学工艺增加土壤肥力、挖掘矿产资源的短期投入能迅速发挥效用,提高初级产品产量,但随着周期性耕种次数增多、重点矿产资源的使用转换,土壤肥力与传统矿产资源储备量会下降;修建排水渠、探测新资源这类长期投入更有助于夯实初级产品供给的根基,确保初级产品供给的持续性。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农业状况时指出,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提升了劳动生产力,这“和耕作方法的改良,化学、地质学等等的进步……所产生的影响一样”。除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兴修水利同样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在印度、波斯等地,当地农民为确保农作物生长有充沛水源,人工修建排水渠,既保障了农作物的水源灌溉,又使富含矿物质的有机肥沿排水渠从山上流下来,增强了土壤肥力。可见,“兴修水利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产业繁荣的秘密”。
  (三)变革初级产品生产方式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有一系列弊端,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自觉运用农艺学、商品化生产、集约规模化经营等,显著提高了初级产品产量。
  第一,遵循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目的是追求利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商品生产与交换都应遵循价值规律。初级产品的供给和交换遵循价值规律,即初级产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按照等价原则互相交换。农产品、矿产及能源,都是土地的产物。“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是由土地位置和矿物质含量决定的,存在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因此,农产品、矿产、能源等初级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上产品的生产价格决定,包含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这对经营劣等地的生产者来说,也是生产和供给初级产品的一种鞭策。
  第二,加强协作。一个单独的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能提供的劳动量终归有限,不能突破人体的生理极限,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像剪羊毛、收割谷物、矿产挖掘、能源开采这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生产任务。马克思在分析劳动协作对于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的影响时,引注了《孟加拉公报。大陆新闻摘要双月刊》一则材料,指出正是因为缺少协作,“美国西部每年都要损失大量粮食”“东印度地区,每年都要损失大量棉花”这类情况才时常发生,只有通过劳动协作“同时使用许多结合的工作日”,才能有效减少收获农产品所需的必要时间,提高单位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避免短时期内因缺乏足够劳动量投入造成初级产品损失。
  第三,集约规模化经营。以农产品生产供给为例,在传统小农经济中,“古老而粗陋”的粗放型耕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才能勉强维持家庭再生产,“除了风调雨顺的季节偶尔造成的情况之外,农业产品年总产量已固定不变,没有任何增加”。马克思科学评价了规模化农业生产方式,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使分散落后的小农业生产变为社会化农业大生产,更有利于机械化设备推广运用和农业劳动者组织协作,从而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节流”:通过节约使用与循环利用确保重点领域安全
  在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不仅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而且需要节约使用与循环利用。降低初级产品能源水平、减少初级产品损耗、加强初级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增强初级产品使用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不断降低初级产品单位能耗水平
  单位能耗水平是指实现单位产量消耗的能源量,能综合反映资源使用效率。工业生产离不开原料加工与能源动力,单位能耗水平高,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就更大。从“节流”角度看,不断降低社会生产的单位能耗水平有助于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
  第一,集中使用生产要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的集中可以有效节约不变资本,包括节省厂房、仓库这类不动产,同时“燃料、照明等等的支出,也是这样”。在确保完成同等产量任务前提下,用于燃料、照明的支出减少意味着劳动过程中不再需要消耗原来那般数量庞大的煤炭与煤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使单位能耗水平下降。工人不再作为单个劳动者单独使用生产资料,而是作为互相联系的总体一同使用生产资料。集中使用生产要素,既节约物化劳动,又节约活劳动;能提高个人生产力、创造出超出个体生产力的集体力,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节约机器的消费资料,降低诸如油脂、机油这类工业初级产品用量。
  第二,提升工人的教育与纪律水平。不浪费原料,完全按照生产要求进行消耗,有助于减少废料出产,提高原料使用效率必然促进产量提高。而想要不浪费原料,“部分地取决于工人的训练和教育,部分地取决于资本家强加给结合工人的纪律”。前者目标是培养技能娴熟、综合素质高的工人,后者是避免发生雇佣工人因劳动不为实现自己利益而随意浪费原料的现象。
  第三,加速机器运行与折旧迭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探讨“动力生产、动力传送和建筑物的节约”时,摘录了詹姆斯·内史密斯(James Nasmyth)的观点:以前人们认为让机器运转得更快是不合适的,后来由于偶然情况人们尝试提高机器运转速度,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各工业门类生产者开始竞相模仿,打破规程,机器从此“摆脱缰绳”,迭代周期大为缩短。更换传动装置主轮,提高活塞每分钟的运动次数,内驱动力更加强劲,煤炭、煤气等矿产、能源的消耗量也就更少,利润率更高。为进一步节省煤炭等初级产品,人们不断创新生产设备,在蒸汽机上将冷凝机与高压机相结合,使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大幅度减少。
  (二)减少初级产品废料出产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提高初级产品使用效率,竭力减少废料出产是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的重要路径,而废料出产数量与加工方法、工具质量、原料质量密切相关,要“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精细加工减少废料。比如,爱尔兰地区很多小型梳麻厂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在方法上不够精细,主要依靠水力推动,产生的废料往往多于生产出来的商品,以至于有较高价值的废麻等初级产品经常被工人拿回家当作生活燃料,亚麻种植者因此蒙受更多损失。实际上,只要“用水渍法和机械梳理法精细处理,可以使这种损失大大减少”,并提升利润率,从而调动企业主的生产积极性,稳固初级产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原料质量也能有效减少废料。“废料的减少,……这还取决于原料本身的质量。”作为工业生产的初级产品,质量优劣影响利用效率。可以发现,不同地域自然区位因素以及当地农业历史发展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料质量。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不仅要关注数量增长,更要推动质量提升。虽然提高工具质量与原料质量都能有效减少废料出产,但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还不能完全做到无废料生产,针对废料开展循环利用,能有效缓解初级产品供需矛盾。
  (三)重视初级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
  原料价格波动会对利润率产生巨大影响,两者成反比关系。原料价格日益昂贵的现实状况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重视初级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第一,废弃物是循环利用的“重要对象”。废弃物重新成为“贸易的对象”“新的生产要素”“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只有在大规模的社会劳动中才有可能。对于生产者而言,循环利用意味着通过改进机器或科学进步让原先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废弃物从一个工业部门的消费环节再次进入生产环节,目的是减少高价原料的需求量,以提高利润率。废弃物的节约利用,无法弥补前期投在机器设备、科学研究上的预付资本,经济效益低,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就难以建立,不利于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安全。
  第二,加工废弃物使其“变废为宝”。生产废弃物主要指工业和农业废料,使用改良生产工艺能让这些本来没有太大使用价值的废料重新变得有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通过加工废弃毛绒和回收破衣碎布,使消费者能以低廉价格购买质量普通的毛织物,强劲的市场需求一度引发纯毛织物碎片单位价格上涨。丝织业亦如此,通过使用新的生产工艺可以将“废丝”“制成有多种用途的丝织品”,大大刺激了“废丝”消费。
  第三,使用先进工艺让废弃物“物尽其用”。煤炭等初级产品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在煤炭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焦煤油,焦煤油是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内含环烷烃成分。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加入化学试剂,既能从烷烃中“制取醇、脂肪酸、醚”等有机化合物,也可以将其转化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转化为药品”。可见,新的生产工艺可以从废弃物中提取重要初级产品,增强了初级产品的供给安全。
三、“内代”:积极寻求代用品确保重点领域安全
  随着“生产出更低廉的产品和代用品的工业的发展”,初级产品的代用品开始作为应对初级产品价格昂贵与数量不足的替代方案出场。这不仅有效降低了社会生产成本,减缓了因供给不足而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的冲击,而且对推动其他种类初级产品产量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寻求代用品应对初级产品供给不足
  初级产品供给与国家、地区的自然状况与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具有生产周期。农产品生产受自然状况制约较为严重,矿产开采加工则由于不可再生性致使其储备量总体有限,能源供应则受国际形势影响。当初级产品供给量不足而影响重点领域安全时,就应实施“代用品战略”。
  一方面,可以设法寻求能迅速增加数量的代用物。初级产品数量与价格的波动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甚至直接影响人民日常生活,这时“就要设法寻求数量可以更迅速增加的代用品”。例如,可以用“棉花代替亚麻、羊毛和丝”,棉花与羊毛都是纺织业重要初级产品,但棉花生长周期更短,耐盐碱、干旱,再生产的有机条件并不苛刻;出产羊毛的生长周期则较长。另一方面,积极探寻有多种用途的代用品促进多种初级产品的生产。恩格斯考察了18世纪英国的铁矿开采情况,过去由于铁矿石是用木炭来熔炼,木炭总量不够限制了铁矿开采;后来,工厂主开始用焦炭来代替木炭,为铁矿熔炼提供了充足燃料,“六年之间铁的年开采量增加了五倍……锡矿和铜矿的开采量增加了两倍”。使用木炭代用品焦炭,促进了铁矿、煤矿等初级产品供给量的迅速增长,保障了矿产等初级产品供给安全。
  (二)寻求代用品熨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
  初级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市场价格频繁波动、振幅较大。频繁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初级产品的正常生产与供给。寻找适宜的代用品,可以熨平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维持初级产品的有效供给及安全。
  一方面,可以通过代用品应对初级产品价格波动。马克思在分析劳动资料储备对资本周转产生的影响时,摘录了弗里德里希·基尔霍夫(Friedrich Kirchhof)《农业经营学手册》中的一段表述,“要始终注意各种产品的实际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且由此确定消费”。例如,当燕麦贵,豌豆、黑麦便宜的时候,就可以用“豌豆或黑麦代替一部分燕麦”来饲养马匹,节省下来的燕麦可以高价卖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劣质、不合适宜的产品作为初级产品代用品。马克思、恩格斯尖锐批判资本家为谋取高额利润,随意使用伪劣产品作为替代品。以“马铃薯酒精替代葡萄渣制作烧酒”“法国石膏替代面粉充当纺纱浆料”,这样做使这些代用品成为“工厂主先生们的福尔土纳特的钱袋”的同时,引起“工人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资本逻辑下初级产品代用品只是发财致富的门路,只要有获利空间,资本主义制度都会将触角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世界市场的成功开辟“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四、“外贸”:在世界市场开展贸易合作确保重点领域安全
    资本主义制度在初级产品生产与使用上完全是以实现资本增殖为目的,为此不惜加速掠夺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和利用森林、煤矿、铁矿,破坏土壤肥力;进口伪劣的初级产品代用品以谋取高额利润。在世界市场开展初级产品贸易,设立海外生产点,稳固海外供应链,是做好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世界市场形成是开展初级产品贸易的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的普遍性要求资本“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世界服务于资本增殖。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区域间贸易壁垒,使初级产品能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流动、合理配置。
  第一,交通运输条件决定了初级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更好服务世界贸易,“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英国主要加工当地羊毛,德国很少加工东印度出产的棉花。缺乏健全的交通物流体系,初级产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花费的必要运输时间很长,流通时间增加影响了初级产品供给。
  第二,全球初级产品的加工与供给依赖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随着交通设施进一步更新,“不仅使陆路交通发生变革,而且使水路交通焕然一新”,各国大工业摆脱地域限制,初级产品加工进入“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的新时期。庞大的世界市场使初级产品交易更加畅通,拉升初级产品供给。
  第三,自由贸易是建立初级产品世界贸易体系的基础。世界市场的形成,使流行于17世纪中叶的“鼓励本国原料加工、禁止输出国内原料、歧视加工进口原料”的贸易保护主义遭到摒弃,要求自由贸易取消高额的原料进口关税的呼声日趋强烈。随后,英国谷物法被废除,“自由贸易被宣布为立法的指路明灯”。自由贸易和进口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为工业国家稳固初级产品供应链、促进工业加工奠定了基础。
  (二)拓展新的初级产品供给点
  世界市场开辟后,初级产品的流通范围变得更加广阔,供给数量也更有保障。一是地理区域扩大:“从加工本国原料到加工全球原料”,二是地理空间延展:“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
  一方面,生产者利用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加工初级产品。初级产品生产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特别是农产品生长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设立新的生产点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从而提高初级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开拓新的初级产品供给点。长期以来,为攫取高额利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战争、跨国企业和“自由贸易”等方式在世界各地拓展新的初级产品生产地。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西印度变为新的初级产品生产地、输出地与倾销地的情况,指出这有利于稳固英国初级产品的供应链。
  (三)建立稳固的初级产品供应链
  对于初级产品进口国而言,如果没有稳固的初级产品供应链,工业生产就会处于被动、不利局面。各国都在世界市场上竭力拓宽初级产品供应链,积极同海外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凭借自身发达的工业优势,成为当时全球初级产品的加工集散地,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以使用价值形式流入,再以蕴含更多价值的工业产品形式流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时的俄国和美国“都向欧洲提供原料”,英国是主要市场;18世纪末,“由于缺乏木炭,英国人所需的全部锻铁不得不从国外输入”,美国则在两年内向“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许多其他欧洲国家”出口的面粉总量同比增长了1.7倍;德国、法国、土耳其、埃及等地为大不列颠这个“全世界破布贸易的中心”循环生产肥料、床垫、再生呢绒供应了大量破布原材料。
  从上述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可以看出,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供应链极为稳固,既涵盖面粉、粮食这类农产品,也包括麻织品、破布、锻铁这类工业原料,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绕着它运转”。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开展初级产品世界贸易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开拓和稳固了新的初级产品生产的供给点与供应链,增强了重点领域的安全。
五、多措并举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粮食、能源、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安全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初级产品供给安全观为我国增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例如,我们应当提高初级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节约使用与循环利用初级产品、积极寻求初级产品代用品、在世界市场开展初级产品贸易等。
  (一)创新技术增强初级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勘查力度,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初级产品生产,能最大程度提高综合生产力,确保我国初级产品供给安全。
  一是促进数字技术与选种育种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有助于驱动种源行业朝数据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有助于赋能种源振兴与农产品供给安全。依托全基因组测序、分子标记、表型组技术培育种源基因时产生的海量数据,搭建选种育种智慧模拟平台,对农作物生长周期、气候条件、土壤类别进行设定,综合传感器上传的各类实时数据,缩短传统育种周期时间,培育出更多优质高效、产量可观的良种。二是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矿产开采有效衔接。运用视觉数字技术使矿产污染物识别速度更快,矿石分类、智能机械、远程监控都使传统矿产采掘业迎来新一轮变革,资源勘探、矿产挖掘都更具效率。工业数字解决方案能够充分利用传感器数据,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石油钻井平台搭建地点,从而充分利用深海能源。伴随我国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一批“智慧矿山”“智能炼油厂”相继建成投产,“双频5G”“XR智能眼镜”“防爆巡检机器人”数字技术运用不仅提高了生产运输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开采难度。三是创新技术与工艺增强各类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对于光伏发电、大型煤炭综采、余热余压利用这类工艺路线定型、市场前景好、成本预算低的成熟技术要尽快投产使用,提高现有能源初级产品供给能力。对于煤化工、页岩气勘探、海上核动力平台这类前期拥有一定技术基础,但工艺稳定性和经济性还有待验证的重要技术,要逐步探索大规模产业化运用的投产路径。对于深海油气勘探、生物燃料、快中子反应堆核电这类市场前景广阔而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前沿领域要集中攻关,以便探索出更多物质的有用属性,推动科技创新为契机,带动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为加大深海极地、深层地壳资源勘探提供现代装备支撑,巩固拓展新能源开发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果,做好我国能源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二)坚持节约优先提高初级产品投入产出效率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就要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一是在生产领域完善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积极促进节能技术推广普及,在税收金融、财政补贴上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终端集约化使用能源、矿产初级产品,降低能耗总量与强度。引导市场前景不乐观,能耗物耗排放大的工业企业有序退出,推动创新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契机,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配套基础设施,积极鼓励证券交易所创新绿色金融衍生品,优先支持新兴行业融资发展。二是在消费领域促进生产消费全过程减量化。减少废料出产是减量化原则的基本内涵。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提质增效有效供给,逐步淘汰无效供给,提高初级产品供给质量。开发推广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先进工艺设备,多管齐下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流通消费环节合理利用初级产品,减少过度包装,提倡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促进全程减量化。三是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我国每年生产和生活消费量大,会产生基数庞大的废弃物,应“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应强化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其“变废为宝”成为新的加工原料,不断完善排污许可以及申报登记制度,充分采集废弃物的种类、产量、治理信息,以来源属性为“横轴”,利用去向为“纵轴”,搭建起废弃物综合利用标准新“矩阵”。
  (三)开发代用品有效降低国内初级产品供给风险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逐步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开发新的初级产品代用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能够拓宽初级产品供给途径。我国能源储备基本国情是“富煤贫油少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气和原油探明储备量不足世界5%和2%,为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依赖国外进口,这给国家能源供给安全增添了更多外部风险。二是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量。“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顺应世界能源由“新型”替代“传统”“高碳低效”走向“低碳高效”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三是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要强化农产品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加快增强农产品供给体系韧性。要强化检测、预警、防范、评估重要农产品、战略性矿产品、能源资源产品供给安全的风险,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
  (四)加强贸易合作优化海外资源保障能力
  短期内,不管是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钴矿石等战略性能源矿产,还是大豆、棕榈油料等重要农产品都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贸易合作,不断优化海外资源保障能力,增强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稳定性。
  一是建立多元立体的初级产品供应链。高质量推进区域性自由贸易(投资)区建设,能够减少贸易壁垒,为开展初级产品国际贸易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应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深化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合作,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能源、矿产初级产品领域合作,形成“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共生局面,不断“强化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加强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联合创新攻关,拓展新能源合作,支持彼此保障能源安全”。二是建立海外初级产品资源战略保障体系。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要求,我们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开展国外资源勘查开发,推动海外资源基地建设。支持海外资源勘探企业在国内外融资上市,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跨国能源集团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在优质初级产品议价权、开采权方面占得先机,从而更好保障国内初级产品供给。三是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期货交易数字平台。我国是初级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最大买家,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期货交易数字平台,增强议价权。一方面,要参与完善初级产品的国际定价制度体系。把人民币期货定价结算体系逐步扩展到初级产品更多领域,与国际知名价格指数编制机构开展合作,在我国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坚持虚拟经济服务初级产品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结合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开发初级产品金融衍生品,为初级产品生产与供给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03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