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显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不断维系好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谈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这其实就是表明,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坚持上述“三个不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和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践行“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做到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众所周知,考试是要答卷的。而答卷的方式就是运用基本原理来回答试卷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回答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将失去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并以此确定行动方针的能力,实事求是也就无从谈起,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也就认识不清,甚至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进入了新时代都无从判断,更无法认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会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面前应对失措,就存在像网红专家那样丧失民心甚至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可能。
当然,我们在答卷的时候,既不能只是抄上基本原理就算回答了试卷上的问题,也不能把问题不同的考前复习的练习题的答案直接抄上答卷。前者相当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成了教条,后者类似于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案。同样地,中国共产党在赶考的答卷上一定会并且也的确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建立在中国具体实际之上的、在意识形态上反映中国具体实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此来回答试卷上的中国现实问题。事实上,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也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与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紧密结合起来,这其中首先是要与践行“六个坚持”紧密结合起来。
列宁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而“六个坚持”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必须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换句话说,就是“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而这个实践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其他人群如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实践都不会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尽管他们的实践也不得不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指明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左右。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行就是由各国人民的实践来证明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
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同时也意味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因为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才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这还意味着,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歌》的歌词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我们自信自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彰显了我们自信自立的阶级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鲜血和汗水谱写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既是我们自信自立的历史表现,也是我们自信自立的历史基础。
坚持自信自立,就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决不能因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也决不能因为害怕被一些人扣上这样或那样的帽子,而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相反地,我们要自信自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之所以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就是因为我们自信这些新话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科学推论,这些事情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尤其是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要由我们自立地干出来的。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存在客观规律的。我们要从事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而历史同样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列宁告诫人们:“一切抽象真理,如果应用时不加任何分析,都会变成空谈。”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候必须分析各时代的具体特点,针对新时代的新特点,创新地提出能够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新方案,否则,我们不仅会错失时代的发展,而且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空谈,反而没能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必须回答并指导解决时代的问题,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马克思曾经提到,“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对财富的统治;在德国,问题却是国民经济学,或私有财产对国民的统治。因此,在法国和英国是要消灭已经发展到终极的垄断;在德国却要把垄断发展到终极。那里,正涉及解决问题;这里,才涉及到冲突。”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具体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得当前这一时代的问题特别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特别巨大。我们当前面临“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一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这些时代难题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哪怕为此我们不得不实行自我革命,说出一些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干出一些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必须“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1]21,尤其是要切实把握这些关系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内部联系,而不能只是笼统地讲一下原则。例如,不能满足于笼统地讲解决某某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然后互相踢皮球,把问题得不到解决归咎于系统的其他方面不配合或者说条件不具备,而忽视了自身的不作为。
列宁指出,“任何一般的历史的理由,如果用在个别场合而不对该场合的条件作专门的分析,都会变成空话。”因此,要想不把坚持系统观念变成一句空话,就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踏踏实实地分析现实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了解各利益团体的主张与其自身利益的切实联系,特别是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确定一发与全身的具体联系,在牵一发而动全身时按照人民至上的要求,把握住关键一发,在推动改革发展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论》时曾经指出,“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坚持系统观念也必须从整体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不能因为现实因素的一些变化和暂时的需要,就只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部分,而放弃另一部分,那样最终必将会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不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进程。
自从《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主义就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共产国际的国际主义帮助下才得以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新中国的建设得到苏联的援助也主要是出于国际主义。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就“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马克思主义早就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因此,即便我们现在还不具备直接走向共产主义的条件,但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快地走向共产主义,因此,我们就要在普遍交往中推动全世界各民族的变革和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全世界各民族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要胸怀天下地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关于帝国主义等原理来分析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把握妨碍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影响因素,进而团结世界人民共同克服这些因素,我们才能达成胸怀天下的目标。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列宁指出,“要使社会主义取得完全胜利,还必须有高度的组织能力,而且要始终意识到无产阶级应当成为统治阶级。”显然,这个高度的组织能力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政党并由这个代表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而取得执政地位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才是有可能具备的。另一方面,《共产党宣言》指出,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具有先进的和全面的领导能力。
此外,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自身利益和无产阶级运动的需要,而且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表明,“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全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显然,在这个全新的社会组织里能够担负起领导责任的只能是领导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的共产党。
正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证明了恩格斯的上述结论,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如今,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执政地位,才能以领导党的身份长期执政,才能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正所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列宁指出,“我们是引导群众走向社会主义的党,而决不是每逢群众情绪转变或情绪低落的时候就跟着瞎跑的党。”因此,坚持人民至上,决不意味着一些打着人民旗号的人和事可以脱离党的领导,可以置于党的领导之上,可以动摇党的全面领导,可以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建立在对人民群众加以种种限制的基础上并利用人民群众低落情绪而实施的“民主”取代党的领导,反而要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事实上,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我们才能做到人民至上。这是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会坚持人民至上,而打着民主旗号的资产阶级政党只会在口头上讲民主、讲人民,而在实质上坚持资本至上。在党的全面领导不到位的地方,人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就无法做到人民至上。例如,个别进行核酸检测的私有企业脱离了党的领导,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错报检测结果,以增加其业务量和盈利,结果加大了抗击疫情的财政成本和社会成本,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曾置自身于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下,既不自信,也不自立,党的全面领导自然也就做得很不到位,张国焘甚至发起了分裂党的行为。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不得不着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始独立地处理中国事务,并成功地摆脱和解决了革命道路上重重艰难险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才开始自信自立起来,党的全面领导才最终得以确立,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得以取得胜利和顺利进行。
曾经有人对党的全面领导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会影响公平公正。但是,列宁曾经指出,苏维埃政权“以新的民主制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制,这种新的民主制把劳动群众的先锋队推到了最重要的地位,使他们既是立法者,又是执行者和武装保卫者,并建立能够重新教育群众的机构,——所有这些,在理论上是无可争辩的。”这里的劳动群众的先锋队指的就是无产阶级政党。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本身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劳动群众应尽的职责,为此,我们应当自信自立既能做好裁判员也能同时做好运动员,必须自信自立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如今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应当更加自信自立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什么时候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进展顺利,什么时候党的全面领导就会加强,而什么时候我们党偏离了守正创新,什么时候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会遭遇挫折,什么时候党的全面领导就会弱化。
近些年来,我们党守正创新的最重要成果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克服了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克服了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的问题,进而坚持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因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把握好和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意味着党要勇于自我革命。只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谈得上守正创新,才有可能“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从容面对风云变幻,保持住自己的领导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我们党也正是经过守正创新的不懈努力,才“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能够得到落实和加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里的问题分为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党内的问题,例如“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1]68;一类问题是党外的问题,作为一个领导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一切事务都承担领导责任。这两类问题都是关系到党的全面领导能否坚持和加强的问题。
就党内问题而言,坚持问题导向和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1]69。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发现问题,而这一点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就必须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广开各种渠道听取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真正做到“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反腐败问题,必须长抓不懈,“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侵犯人民利益的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
就党外问题而言,坚持问题导向和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66。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形成了党的全面领导,形成了中国人民遇到困难和问题都指望能够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共同进行克服和解决的传统习惯。因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就必须在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带领下加强组织能力,群策群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问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要系统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首先就要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这就要求我们用贴近时代的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全党,也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当前,一些人由于一时先富起来的既得利益而沉迷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倾向西方资本主义,而不愿意走向共产主义。为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系统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还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一方面,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制约下行使权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时曾经提出,“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基,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生。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马、恩、列、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他们的理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理论,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所接受,而且他们还共同或分别创立和主持过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即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共产国际。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创建新中国而努力,还不具有多少实际的国际贡献和国际影响力,没有与马、恩、列、斯平列的底气,但向马、恩、列、斯看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推动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人表明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恩、列、斯的遗志,也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胸怀天下的党。
我们曾经常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一国之内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事实证明,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我们才能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引导解决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提升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助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而列宁则指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每个人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社会主义。”邓小平也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还指出,“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
这些论述和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显然,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亿万人民才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共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一条开创人类历史的道路,它是党的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而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来满足人民过好日子的愿望。这个愿望其实就是共同富裕。也正因为如此,共同富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么,一部分人富裕,一部分人贫穷,也同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之所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以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要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与坚持人民至上相统一,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此,“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列宁在前面谈到实施社会主义时中指出:“我们认为,我们的功劳就在于竭力帮助群众立即亲自去做这件事情”。这其实就是自信自立的表现和做法。
苏联解体以后,一些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也动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此,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正是在这种高度的自信自立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反过来又成为我们自信自立的历史基础。
如今,我们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信自立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列宁指出:“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虽然有苏联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中国的具体情况与苏联的具体情况毕竟有很多的不同,在中国的实践中具体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根据亿万人民的经验,不断守正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守正创新的产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自然“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还曾经谈到,由于俄国革命的事态发展过于迅速,因此,“党的任务决不是加速事态的发展,相反地,应该尽一切努力赶上事态的发展,并及时向工人和劳动者做力所能及的解释工作,说明形势的变化和阶级斗争进程的变化。”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事态的发展同样十分迅速,这要求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守正创新,跟上事态的发展和变化,敢说前人不敢说的话,敢干前人不敢干的事,敢迈出自己的历史脚步,并及时对中国的人民群众甚至世界人民做好思想宣传工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而有所变化,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一些问题解决了,例如温饱问题,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共同富裕的问题,还有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例如美国在热战和冷战的经济封锁之外“创新”了对中国的贸易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新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各种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46
除了物质方面的问题之外,在坚持问题导向时,我们还应当注意精神方面的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做到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那么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在思想上统一意志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要坚持反对各种错误思潮,“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个阶段特殊的时代因素和相应的政策抉择,我们要把这些阶段系统地看成一个前后相继的整体,而不能用前一个阶段否定后一个阶段,或者用后一个阶段否定前一个阶段。
例如,列宁曾经根据解决经济建设领域里的社会主义任务时所处的境况,将俄国革命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从(大致是从)1918年初到1921年春的时期,另一个是从1921年春开始的现在这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制度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这样的两个时期是不能相互否定的,特别是前一个时期保住了苏维埃政权,使得后一个时期有了退却的战略纵深。
类似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显然,只有坚持这样的系统观念,我们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列宁曾经指出,“我们保卫苏维埃政权,不仅是为维护俄国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斗争,而且也是为维护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斗争。”同样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不仅仅是维护和发展中国人民的利益的事业,而且也是维护和发展世界人民的利益的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自身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一切正在迈向现代化国家可以借鉴的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以自己的生产力发展为依托,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中国力量。
例如,在世界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世界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外部资源。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一方面,“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为了更好地坚持胸怀天下,并以此助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总之,理论和历史都表明,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就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而通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直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