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康晓强 肖振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若干核心议题研究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20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紧紧围绕并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体系化和学理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要“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学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框架结构、精髓要义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梳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
  主题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纲”,缺乏一以贯之、提纲挈领的主题,任何思想理论都难以实现体系化。同时,主题也是科学把握思想理论的“金钥匙”。通过这把“金钥匙”,可以打开和发掘思想理论的内容宝库,使其展现出清晰的架构,使理论所关涉的各个领域、不同层面、诸多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得以全方位、多向度地铺展和呈现。概括而言,目前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主题的提炼,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观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并不断深化、拓展。抓住这个主题,就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和发展的清晰历史逻辑和鲜明理论品格。有的观点谈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本质、最关键、最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向度的重大突破、创新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样态。改革开放以来,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重要结论到基本概念再到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了长期的探索和淬炼、完善和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并将其推进到新的高度、新的层面,完成了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体系的构建。所以,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既能承接既往理论探索的连续性,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擘画的这篇“大文章”继续精彩地写下去、写扎实,又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写出新篇章。
  (二)中国式现代化论
  根据目前公开出版的文献,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使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表述。2020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他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郑重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此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学界热点话题,成为理解新时代中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主题,成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切入口。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顶层设计。有的观点认为,现代化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和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演进趋向。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从传统到现代转换的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将引领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发展。有的观点认为,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在理论层面的高度自觉一样,“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理论认识上的新飞跃。有的观点谈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现代化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理论成果。因此,把中国式现代化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有助于拓展党的创新理论的生长空间,有助于促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有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与“站起来”“富起来”既有赓续传承,也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在努力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的观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大的基础上,把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拓展为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的观点进一步从重大时代课题的维度进行深入论证,认为新时代面临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共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总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探索和回答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方面提出了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目标任务、发展理念、发展布局(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发展动力、治国方略、战略重点、战略保证、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新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有助于进一步昭示党的初心使命和时代担当,有助于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共识和资源,有助于最大限度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同心同德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四)复合主题论
  鉴于新时代重大课题的多重性,有的观点认为,单一主题无法完整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内容,必须用复合主题进行概括才能更为准确。有的观点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集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思想集成、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思想集成、世界历史进程和现代化实践的思想集成、中华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集成。因而,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条线索汇通融合的视角领会这一思想的整体性逻辑和复合叙事的思维特征。有的观点指出,需用复合主题将几个重大时代课题有机、有效整合起来,并认为这个复合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面向,是同一个历史运动过程的不同维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方向或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是路径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标或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三者是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体,既互为手段,也互为目的。
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理论体系的“骨”,骨架清晰完整,理论体系的大厦才能更好地立起来。概括地看,目前理论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分析和解读路径。
  (一)主要板块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博大、思想精深,关涉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可从不同板块进行分门别类的剖解。从主要板块的维度对其科学体系进行解读,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直观且全面地反映其主要思想、基本观点,并可对其核心内容重点展开阐发,从而实现全面性和重点性的有机结合。有的观点从四大板块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进行解读,有的从六大板块即主题、愿景、格局、价值、世界、方法进行分析,有的从八大板块即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最本质特征和政治立场、发展理念和施政布局、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各领域基本思路和宏观部署、战略保障和外部条件、关键所在和决定性力量进行阐释,有的从九大板块即指导思想、理想、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军队和国防建设、国家统一、外交、党的建设进行梳理,有的从十大板块即历史方位新论断、价值理念新诠释、奋斗目标新表述、发展战略新安排、战略布局新谋划、总体布局新概括、国家安全观念新建构、国防军队建设目标新指向、大国外交理念新构想、领导力量自身建设新要求进行归纳,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二)构成要素说
  要素是构成体系的必要条件,体系总是诸多要素基于一定的联结方式建构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也是由诸多要素支持和支撑起来的。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对其科学体系进行解读,最主要的特点是全面性,可以尽可能完整地罗列其主要观点、核心意涵。目前,较多的观点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和回答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及其主要内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予以界说。有的观点把“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后概括为基本国情、发展目标、行动纲领、保障条件四大要素。有的从“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新时代与百年变局”“制度与体制”“政府、市场与社会”“公平、效率与可持续”“人与自然”“民主与法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安全与发展”“独立自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民族复兴与人民中心”等12组范畴及其逻辑关系构建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的观点认为,这一思想立足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从结构性的“五位一体”、功能性的“四个全面”、保障性的“内外条件”、主体性的加强党的建设等角度构建起庞大完备的理论体系。
  (三)逻辑结构说
  但凡科学、成熟的思想体系,无不具有分明且清晰的层次。不同的层次及其具体内容,构成一个自洽严密的逻辑结构。从逻辑结构的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进行凝练和提升,最主要的优势在于通过层次分明的迭层递进、次第展开,能够逻辑化、条理化地对其核心观点、核心要义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把这一思想的总体样态和整体风貌呈现出来。譬如,有的观点基于“命题”的维度从基本命题、复合命题、外层命题三个层次进行厘析:居于核心层次的是基本命题,包括历史方位、根本方向和根本立场三个命题;处于中间层次的是复合命题,包括奋斗目标或战略目标、战略安排、领导核心、发展动力和本质要求五个命题;第三个层次是理论与实践接壤的外层命题,是复合命题的进一步展开,包括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的观点把这一思想由表及里划分为初层、中层、深层三个结构:初层结构是关于具体社会问题、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蓝图设想等的实践性理论,中层结构是以唯物史观为分析框架对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发展模式的分析,深层结构是对于人的存在、本质、理想、价值和意义等重大问题的论述。此外,有的观点从价值、理念、方法论、制度实践四个层次予以渐次递进论析:价值层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阐释这个科学体系的核心;理念层是新发展理念,阐述这个科学体系的根本取向;方法论层是两大布局,擘画这个科学体系的实践路径;制度实践层是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是对前述三个层次的具体安排。
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
  精髓是作为科学体系的思想理论具有高度统合性、贯通性特质的哲学或哲理层面的要素,是众多“观点群”的核心支持和具体理论主张的“生长基因”,是一种思想理论能打上历史烙印的鲜明标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能打上深刻烙印的理论,无不具有独到的精髓。因此,从理论精髓层面对其科学体系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实践要求等的深刻把握。
  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主要应有四个评判维度:一是时间维度的全程性,要贯穿于其创立和发展的全过程,彰显这一思想的时代性;二是空间维度的贯通性,要贯穿于其指涉内容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三是能从内在本质层面而非外在特征层面反映其理论品格和思想特质;四是在其科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是具有统领、统摄意义的概念、范畴。综观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精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大维度。
  (一)初心使命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并非两个事物,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同一个实践过程的两个维度: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进程,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章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重大意义、实现路径等进行全面阐述,成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居首位的就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的观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可归结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其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这种概括从党的初心使命传承的维度进行提炼,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本源的理解和把握。
  (二)精神实质论
  从精神实质的维度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简洁明了,能从高度抽象的层次进行凝练,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向度。有的观点认为,理论精髓实质上就是其精神实质。当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解向度,尚存一定的歧异或差别。有的观点认为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不仅深度融汇于其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中,也深度彰显这一思想的逻辑体系和真理伟力。有的观点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此外,有的观点认为是“人民至上”,因为它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价值底色;有的观点认为是“实事求是”,因为其“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有的观点认为是“守正创新”,因为其奠定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拓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领域,建构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形态;有的观点认为是“敢于斗争”,因为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因密码,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有的观点认为是“胸怀天下”,因为其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鲜明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视野和大国担当,等等。
  (三)独特标识论
  作为具有丰富原创性理论观点的思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有不同于其他思想理论的鲜明品格和独特标识。有的观点认为,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独特标识主要有四个: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容,人民至上是其价值取向,守正创新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胸怀天下是其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有的观点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体现在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问题导向四个鲜明标识上:实事求是是理论基点,强调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人民中心是价值基点,强调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知行合一是实践要点,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问题导向是鲜明特点,强调革命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这种概括的特点是内容比较多样、全面,能从多向度进行萃取,并能从学理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四)立场观点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有的观点认为,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有的观点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既有立场,又有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根本的内容”,是贯穿这一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思想的一条“红线”。
四、分析与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创立并逐步发展为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看,目前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广度、研究面向等方面都有所拓展,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也需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等研究深、阐释透。
  (一)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高研究的理论深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在整体上呈现为一个科学体系,而且在不同领域的某些具体思想或重要论述也呈现为一个科学体系。譬如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都自成体系。对这些具体领域的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深入研究,是从总体上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基石和支撑。同时,作为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诸多判断、重大观点、基本原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如何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此外,随着人们对其科学体系的理解的深入,对其理论主题的厘清、理论精髓的把握、理论框架的解析会逐步拓展和深化。这种深化,可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形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进一步增强学理化,提高研究的系统性
  目前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照本宣科、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浮在面上、流于宣传,甚至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缺乏充分的学理论证,难以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在学理化阐释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譬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主题的解析,需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的纵深比较中提炼和凝练,力求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对其理论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对其框架结构的解析,需从历史与现实有机联结、横向和纵向交互贯通的维度予以学理化的分析论证;对其理论精髓的解析,需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进行深入论证,精准把握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上的异与同、“脉”与“进”,讲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价值和深刻意义。加强学理化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整体性,为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提供更加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成果的转化力度
  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力研究如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说全、讲准、研究深、阐释透,让其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全方位、多层次、诸领域,需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军事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对其理论源流、历史脉络、国际比较、实践发展等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研究,需要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分析。通过多学科、跨专业的分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和分析框架,可以为这一思想的应用与传播提供理论积淀和有效支撑。
  (作者简介:康晓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肖振南,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侨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6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