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王洌瑄 林楠:持续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11-23
字体: 打印
分享: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第一批参加单位认真践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第二批参加单位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受众范围广、类型多,同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更直接。各级调研主体要坚持正确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一、坚持政治导向,高站位推动调研思路优化
  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把稳思想航向。各级调研主体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和能力本领,精心谋划部署、统筹推进落实,将调查研究同全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全主体参与。市、区、街乡(镇)三级单位都要纳入调研主体范围。领导班子定期开展集体调研,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发挥“头雁效应”,形成领导班子集体攻坚、领导同志领题研究、各单位共同答题的生动局面。各级调研主体要层层动员部署,逐级压实责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联动效应。
  全对象覆盖。各级调研主体要围绕中心任务,结合自身职责对分管领域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楼宇商圈、社区居民以及郊区农户等各类对象开展区分类型、各有侧重的全覆盖式调研,做到主题明确、有的放矢。推动调研走进每个角落,重视没有能力、没有渠道和机会反映问题的群体,关注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如单亲家庭、精神疾病患者、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全过程统筹。各级调研主体要结合调查研究面广量大的特点,从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出发,为调研对象“画线选面”,做到既突出代表性和针对性,又避免对同一群体反复调研。采用调研清单比对、平台信息整合、组团调研等方式,强化调研全过程管理。坚决防止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防止盆景式、作秀式调研;防止有调查无研究、有研究无方案、有方案无实施、有实施无效果的“半拉子”式调研,切实提高调研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高标准推进调研过程实化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使调研过程成为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坚持深挖一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举措,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开展沉浸式开放调研。各级调研主体要多通过“四不两直”等形式全面掌握第一手情况。采取看现场、跑工单、走流程等方式,体验群众办事过程。例如,采取暗访式调研,以普通办事人身份在窗口单位体验工作流程、使用服务设施,以此检验办事方不方便、措施便不便民。又如,采取蹲点式调研,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通过近距离接触、全天候观察、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短板和工作难点。
  突出融入式走访调研。各级调研主体要深入基层向企业和群众问需求、听建议,做到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通过定期到基层联系点、党支部联系点参加活动等方式,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倾听他们的真实诉求,帮助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好“结对共建、驻点服务”机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村结对,派出党员干部驻点服务群众,推动各级机关干部融入基层,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看社区农村最真实的状况。
  组织针对式专项调研。针对“每月一题”、市民服务热线12345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群众集中诉求点、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和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等,相关调研主体要主动认领任务,组织开展专项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拿出切实管用的解决办法。比如,针对民营企业所需所盼,主责部门可以会同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企业走访查看,全面了解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讲解各类惠企政策的实施办法,切实提振企业信心。
  加强立体式深度调研。既要用好问卷调查、实地座谈、一对一访谈等传统手段搞好调研,也要运用网络调研、大数据分析、信息对比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调研。既可以通过文献研究、跨部门联合调研、专家咨询等途径开展调研,也可以依托案例分析、试点先行、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等方式进行调研。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式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达到调研目的。
三、坚持成果导向,高效率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衡量调查研究实效,关键看能否找到解决真问题的真手段,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上,体现在用心用情化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上,还体现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上。
  形成服务科学决策的事实依据。各级调研主体要围绕梳理出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加强系统性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报告站位要高,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持首善标准。思考要深,做到调查与思考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契合,观点能够统领材料、材料能够支撑观点。文风要实,行文中少一些咬文嚼字,把重心放到情况讲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上,行文风格要接地气,满满都是干货硬条,展现出“实”的文风和态度。内容要精,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拿出惠民生暖民心的实际举措。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群众面临的困难找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通过破解影响和制约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突出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让党员干部有收获、人民群众得实惠,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使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首都社会建设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推出推动首都发展的制度成果。各级调研主体要聚焦各类群体集中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建章立制,最终形成能用、管用、好用的政策供给。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按照程序逐级向上报告,多从制度、政策角度看问题、提建议,努力找到社会意愿和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提出完善法律和制度的可行方案,推动将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
四、坚持责任导向,高质量抓好调研制度深化
  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是保障调研常态化开展的关键。要不断完善调研成果转化运用长效机制,将管用的做法经验化、分散的探索系统化、有效的措施制度化。坚持和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调研成果评估制度等,真正把调查研究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做在平常,积极推动调研成果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调查研究的推进落实;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抓好分管领域和分管单位的调查研究工作。市调查研究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挥职责作用,组织好全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和专题培训,统筹收集市级重点课题调研报告,开展全市优秀调研课题评比,对优秀调研成果予以表彰,适时举办优秀调研报告交流活动,推动大兴调查研究在京华大地蔚然成风。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优势,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困难在一线解决。对于复杂重大问题,推动建立市级领导同志牵头协调一批、行业主管部门跟踪督办一批、辖区主责单位负责落实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机制。针对跨部门、跨地域、跨事权的“三跨”问题,从市级层面研究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分工,压实解决问题的责任,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梳理总结经验做法。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及时发现、系统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一批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调研制度,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状态、工作习惯。持续用好调研台账制度、情况通报交流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制度、监督考核督查制度等,发扬调查研究优良作风,切实提升调查研究工作实效。
  (作者简介:王洌瑄、林楠,中共北京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指导组成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前线》杂志2023年增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