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索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有深远影响。习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一精辟论断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重要创新地位和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经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有关重要论述为依据,着重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的形成逻辑、主要体现、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探索和实践的产物,是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汲取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才能深刻把握其形成逻辑和创新价值。
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主旨。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究不同类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课题,形成了科学的研究立场和方法,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原则遵循。
具体来说,其一,确立研究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揭示社会历史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历史规律的立场观点方法主要有:“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形态变迁和进步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等。由此他们坚定高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旗帜,把握社会进步的本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逻辑,指明人类前进方向。其二,重点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论证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辩证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肯定它在实现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解放生产力,引发社会制度变革等领域加速了人类文明进步,剖析它在私有制、市场无政府状态、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弊病和灾难。通过揭露资本主义本质和内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必然”结论,主张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消除社会的资本本性,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渐实现社会民主平等和人的自由解放。这就科学预示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和未来前景。其三,以世界历史眼光研究落后国家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阐明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也就是说,各国都要走向现代化,走向文明进步。但是,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和历程不同。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发展道路,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十分关注中国革命,高度称赞中华文明,科学预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在关于波兰等殖民地问题的论述中,他们强调民族独立和平等的重要性。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以相当精力研究俄国社会变革。马克思反对别人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理论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并不认为各国都要走西欧道路,甚至认为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朝更高阶段过渡。马克思晚年深入研究东方古代社会,写出人类学和历史学笔记,以更宏大视野思考人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综上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规律,表明实现现代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是多样的,并不只有西方一条道路、一种模式。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变为现实,俄国(后称苏联)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现代化道路。列宁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强调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机器大工业,实现电气化,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实行文化革命,变革和完善制度,逐步文明起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他还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这些宝贵思想是落后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创见,至今有历史启迪价值。后来,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模式,既有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也有严重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中国等建立社会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学习苏联模式,后来都进行了一定改革。直到20世纪80年代,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面临推进改革、探索新道路的艰巨任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一些人认为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失败,依靠社会主义不能实现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唯一道路。这是错误的。应该说,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说明,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这个重大课题还需要继续探索。其中,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全新的课题。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社会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近代以后,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国家侵略和奴役,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历史课题。几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道路,都失败了,改良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长期探索、付出沉重代价,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理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认识到,中国必须独立走革命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建设崭新国家。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提出,打败侵略者,“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提出将来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指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和文明形态理论的萌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规划,取得重要理论成果。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周恩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初步形成“四个现代化”的雏形。在社会主义建设提上日程之际,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党的八大,以苏为鉴,初步而全面地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现代化强国目标表述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还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从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长远目标。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来党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坚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借鉴国外社会主义经验教训,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党重新确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作出“三步走”战略部署并不断完善,在理论上不断深化认识,在实践上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新时代,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聚焦新时代重大课题,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提出和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色、本质要求、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等重要问题,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的根本标志。
党的百年奋斗和探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其主题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选择社会主义、开启现代化建设征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内在联系。作为百年探索的创造性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解决了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贡献,集中说,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具体说,这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价值目标,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社会主义阐明,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发达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看,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各项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路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追求和实践结果。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和目标,在制度特征、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时代内涵和中国特色,是中华文明的时代升华,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社会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将更好展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目标。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坚持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先进性和坚强领导推进国家现代化。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重大创新。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坚强领导力量、明确目标和科学战略部署,有力有序推进。在我国,共产党是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重大原则,也是其核心内容和最鲜明特色。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思想理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方向,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有坚强领导、正确目标、强大凝聚力量和突出优势。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长期执政地位,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民主高效、行稳渐远、有光明前景。新时代,党将推进自我革命、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紧密结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避免了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颠覆性错误,也避免了西方多党制造成的各种力量相互掣肘和工作低效。所以,习近平强调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突出人民至上、人民就是江山,建设全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资本主义现代化始终以资本为中心,以追求资本增殖为内在驱动力,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服从资本需要,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没有前途。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其一,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使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二,坚持人民至上,明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新概括,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形象表达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其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发掘亿万人民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这是人民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深厚群众基础和不竭动力,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由资本主导的历史局限。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丰富现代化的内涵。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理论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以往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识到制度建设具有决定性、全局性、长远性意义,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改革的关键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以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注入生机活力。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作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之一,确定了现代化建设各个阶段推进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着力点,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并且积极落实。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内容的拓新,也是国家制度和治理思想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有利于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关系,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发展并且和谐稳定。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解放是自己的事业,要靠自己的力量,从实际出发探索具体道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是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艰苦探索赢得的。独立自主的基本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社会主义自信,走自己的道路,把事业发展建立在依靠本国人民力量基点上,不依赖外国,不照搬外来模式。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党带领人民独立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内外政策,依靠人民支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牢牢掌握本国发展命运,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从历史比较中深刻认识到,“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独立自主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
第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胸怀天下,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是改造世界、造福全人类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和平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又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作贡献,永远不称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时代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坚持人类文明平等多样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共创美好世界。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这方面的创新在于,认清当今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新变化,把握复杂多变的世界大潮,深化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回答“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突出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这对科学社会主义振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意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历史上,社会主义先后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先后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创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及在少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等历史课题。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坚守“两个必然”,不走老路、邪路,一心一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国家现代化,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和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凝聚了世界社会主义长期探索的经验,以新的理论观点正确解决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指导党和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改变了世界两种制度对比的态势。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强大生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有重大意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也有重大意义。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由于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现代化,西方一些人便长期认为西方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具有普遍意义,非西方国家必须接受这种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病,不具有普遍性。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懈探索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向,具有深刻历史启迪。其一,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走社会主义道路。它有力证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式现代化有了坚定理想信念、坚强领导力量和强大制度优势。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国家独立、发展和富强。其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符合各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实现了这几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强大合力,才有了正确方向、发展特色和巨大成效。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类现代化道路是多样的。世界现代化不是只有一条道路,更不只有西方一条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无论是共同特征还是中国特色,都有一定世界影响和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从宏观上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是从世界观方法论角度指出其创新经验和价值。简要说,中国式现代化尤其重要的经验主要有:独立走本国发展道路,坚决捍卫国家独立和发展权益,决不能幻想牺牲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换来外国援助;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有助于国家独立和兴旺发达;执政党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民主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政权建设,健全法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主张以和平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这是总结历史教训,从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作出的明确选择。西方大国依靠殖民掠夺和战争称霸实现本国现代化,发展自己,以强权维持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带来很多全球性灾难,难以维系。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建设命运共同体,才是人类发展的出路。当今世界,两种乃至多种制度并存,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各国都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需要各国站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高度,摒弃冷战思维,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大计,既发展自己也贡献于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时代之变和世界之变,及时正确地回答了21世纪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国际意义。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