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搁置历史并非良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08-29
目前,随着自民党麻生政权下台、民主党鸠山政权上台,中日关系可能处于比较平稳、比较积极的状态,东亚地区的和平可能出现比较明朗的气氛。但是需要指出,危机还是潜伏着。构成危机的主要因素,是横亘在中日关系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历史问题也包括台湾问题)。
历史认识问题,人们也许只是看做历史观问题,没有给它应有的重视,以为那不过是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并不影响现实。这种看法是把现实和历史问题完全割裂开来了,是一种机械论的观点。我们看看,在一个时期里,小泉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省批准修改历史教科书、化学武器亦即毒气弹的处理问题、“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与东亚安保及东海油田利益等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曾经深刻影响了现实中的中日关系政治的走向。
我们以什么方法来观察历史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呢?我看,就要看人们在处理现实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多少历史问题的牵制。现实问题中所包含的历史牵制越多,说明它所要处理的历史问题以及历史认识问题越多。包含有历史问题的现实问题处理好了,有关历史的疮疤可能就抚平了,相关的历史认识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反之,这样的现实问题处理得不好,说明相关的历史认识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可能因历史问题激发新的现实问题。
所以展望未来的中日关系,我认为还是要从历史认识上着手。那么,“搁置历史”是否可能呢?从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历史来看,历史问题是难以“搁置”的。实际上,中方是希望把历史问题说清楚后就“搁置”起来,重点是向前看,处理好现实问题。但是,每每挑起历史问题、不让“搁置”历史问题的恰恰是日方。
有中国学者指出,只要“搁置”历史,绕过这个“死结”,前途就光明了。这个想法只是一偏之见,未免有些迂腐,很难成为展望中日关系前景的真知灼见。我们反省近百年的中日关系,不是要抓住历史不放,而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从而更好地展望未来。当然,这种反省不是单方面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关双方在观照现实的前提下,采取共同反省历史的态度,这样的反省就可能成为重新前进的巨大力量。“搁置历史”不可取,只有“解决历史”才是正道。学习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
此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参与的学者在两国学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两国学者对中日关系史的认识大体上反映了两国学术界的认识水平。中日共同历史研究这个平台使得中日双方的学者能够直接倾听、了解彼此的学术观点和主张,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为今后寻求共同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基础。共同研究对中日两国历史学界的相互了解有好处,而这种相互了解将对两国在政治上的和解可能产生积极影响。重要的是,解读和认识中日关系历史,需要从大处着眼,从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着眼,从东亚和世界和平发展着眼,如果斤斤计较于琐屑细事,考证于无关痛痒的史实,貌似历史研究,实际无关大局。双方学者和当局应当把握好尺度,从两国历史的共同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中日历史源远流长,相互学习和观摩是历史的主流,近代的杀戮只是其中的插曲。抛弃“插曲”,回复“主流”,是我对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期望。
(责任编辑:秦华)